学校首页

体育学院落实师德师风贯穿教育全过程总结

2025-05-26     点击: 17

体育学院肩负着培养未来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任,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教育的核心环节。为深入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院将师德师风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等教育全过程,旨在培养一批政治素质过硬、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体育教师队伍,为基础教育体育事业输送优质人才。

 

、主要工作举措与成效

(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师德教育顶层设计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师德师风教育目标,将其纳入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同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师德教育元素,要求教师结合体育学科特点和教学案例,渗透师德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使师德师风教育贯穿学生大学四年学习生涯,从源头上保障了师德教育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1、组织教师参加师德师风专题培训,邀请教育专家、师德楷模来校讲学,开展师德师风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提高教师对师德师风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建立健全教师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晋升和奖惩的重要依据。成立师德考核小组,通过教师自评、学院评价等多维度方式,对教师师德进行全面考核。对师德表现突出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对违反师德行为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严肃处理。通过严格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教师自觉遵守师德规范,形成了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

(三)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深化师德教育内涵

    1、在理论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师德问题。例如,在《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中,选取正面和反面的教育教学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明辨是非,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和要求;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模拟教育教学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教师角色,增强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了师德教育的实效性。

    2、在实践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师德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到中小学进行教育实习,安排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全程跟踪指导,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践行师德规范。实习期间,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认真备课、授课,关心爱护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和课外活动组织等工作。实习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实习总结汇报和反思交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师德实践意识。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四)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塑造师德品质

    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师德师风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主题班会等,将师德师风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了学生的职业理想和道德情感。

    2、利用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师德师风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传播正能量。定期发布师德建设动态信息、政策法规解读等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多种渠道的宣传引导,使师德师风观念深入人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促进了学生良好师德品质的形成。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一)部分学生对师德师风认识不够深刻

虽然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了师德师风教育,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师德师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师德师风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缺乏主动践行的意识。这可能与当前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以及学生自身思想不够成熟有关。

(二)师德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够紧密

在教学过程中,尽管强调了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师德教育内容,但部分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将师德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现象,未能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师德教育资源,导致师德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不够自然、深入。

(三)实践教学环节中师德监督机制有待完善

在学生教育实习过程中,虽然有指导教师进行跟踪指导,但对于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师德表现监督还不够全面、细致。部分实习学校反馈,个别实习生存在对学生关心不够、教学方法不当等问题,反映出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师德行为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四、改进措施与未来展望

 (一)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提高师德认识水平

    1、进一步优化师德教育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增加更多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的教学案例和实践活动,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师德师风的重要性,自觉树立高尚的师德观念。

    2、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觉悟,为学生成长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师德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1、组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讨活动,鼓励教师深入挖掘体育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师德教育资源,探索如何将师德教育自然地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例如,在体育术科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体育明星的成长故事、体育赛事中的团队精神等案例,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体育理论知识教学中,可以结合体育领域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依法执教、诚信执教的意识。

    2、建立课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监督检查,定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师德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理念得到有效落实。

(三)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加强师德监督

    1、建立健全实习指导教师制度,明确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和任务,加强对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指导能力。实习指导教师要全程参与学生的实习过程,不仅要指导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师德表现,及时纠正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不良行为和思想倾向。

    2、加强与实习学校的沟通与协作,建立实习学校反馈机制,定期了解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情况,尤其是师德方面的情况。对于实习学校反馈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同时,将实习学校的反馈意见作为学生实习成绩评定和毕业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促使学生在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师德规范,提高实习质量。

我院落实师德师风贯穿教育全过程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努力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为内蒙古基础教育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