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办学历史
内蒙古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创办于2002年,2009年获评“内蒙古自治区特色体育专业建设点”, 2021年增设冰雪运动方向。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本专业确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区域特色为支撑,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的发展理念,注重将服务地方与区域体育行业、产业需求相结合,形成了“精技术、善指导、经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引领式思路契合体育行业与职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变化、新定位、新方向,持续拓展专业发展口径。
依托“内蒙古自治区体育行业特种职业培训基地”“内蒙古自治区社会指导员培训基地”,本专业在社会体育领域发挥了示范与辐射作用,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社会体育专业人才。
二、专业优势
1.师资力量雄厚:历经多年沉淀,本专业已构建起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结构稳定合理的师资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博士2人,具备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100%。团队中有全国业余足球教练员讲师1人,社会指导员培训讲师3人,特种体育行业讲师2人,国家级社会指导员3人,一级社会指导员7人。
2.教学设施完备:学院场馆资源在自治区处于领先水平,室内外运动场馆总面积超10万平方米。其中奥体中心综合馆、体育场、多个标准田径场、篮球馆、投掷场及众多室外球类场地等设施一应俱全,能够满足教学、训练、竞赛等多元需求,为学生搭建了优质的实践平台。
3.区域特色鲜明:深度融合民族传统体育、冰雪运动与职业技能资格培养,通过拓宽学生专业视野,强化职业资格技能训练,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可持续发展潜力。
三、专业定位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我国体育社会化、产业化发展需要,发挥区域办学优势,厚植师生教育情怀,吸引优秀生源,为服务祖国北疆社会体育事业发展注入活力,为自治区尤其是自治区东部地区培养面向社区、大型体育场馆和事业单位的体育专门性人才贡献力量。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内蒙古东部,面向全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较好的科学和文化素养,具备现代教育、健康理念,系统地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团队合作、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以及体育科学研究能力,能够从事健身运动咨询与指导、大众体育活动组织与策划、青少年体适能与户外运动培训、运动技能教学与训练、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五、核心课程
1.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社会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体育市场营销、体育人力资源管理、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体育保健学等课程,。
2.专业实践课程:开设健身训练理论与方法、体育舞蹈、健美操、羽毛球、网球、跆拳道等体育术科课程。
六、就业创业
毕业生就业领域广泛,可进入政府体育管理部门、全民健身中心、体育俱乐部、健身培训机构、社区等单位,从事体育管理、健身教练、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运动项目指导等工作,在体育产业领域开展多样化创业实践,如开办健身工作室、进行冰雪运动指导与场馆运营,或成立体育赛事策划公司等,在社会体育事业的不同环节发挥专业价值。
七、学科竞赛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表现优异,近三年累计斩获40余项奖项。在2023年中国大学生中国式摔跤锦标赛中,2021级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格日勒图同学获全国第一名;同年,康彦昀同学在中国大学生武术套路锦标赛(甲、乙组)男子甲B组象形拳中荣获亚军。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上,2022级徐佳君同学摘得撑杆跳高冠军,周灏然、张宇佳同学获健美操超级组亚军。
通过参与这些竞赛,学生的竞技水平与专业技能得到显著提升,充分展示了专业教学的丰硕成果,同时为学校和本专业赢得了荣誉。

图1 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2选1)

图2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健身健美课堂

图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冰雪课程

图4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游泳课程

图5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瑜伽课程